双螺杆造粒机在塑料造粒中常见的五大问题及解决办法:
01,黑点
原料本身质量差,黑点偏多;
螺杆局部过热或剪切太强,造成物料炭化加重;
机头压力太大,回流料太多,物料炭化加重;
机台使用年限偏长,螺杆与机筒间隙增加,机筒壁粘附炭化物增多;
自然排气口和真空排气口长时间不清理,堆积的炭化物增多;
外部环境或人为造成其他杂质混入;
模口清理不干净;
出料口不够光滑,长时间可能积存物料,被逐渐炭化;
部分螺纹原件损坏,造成死角处的物料炭化加重。
02,断条
(1)外部杂质
检查混料和放料各环节的设备死角是否清理干净及是否有杂质混入;
尽量少加破碎料或对破碎料进行初筛,除去杂质;
增加滤网目数及张数;
尽量盖住可能有杂物掉落的孔洞。
(2)内部杂质
主要是工艺或设备导致的炭化严重,炭化物被带出到料条中,在牵引力作用下造成断条。
(3)物料塑化不良
挤出温度偏低或螺杆剪切太弱,物料未充分塑化,出现料疙瘩,在牵引力作用下造成断条。
配方体系中低熔点助剂(包括EBS或PETS等),在螺杆剪切弱或螺杆与机筒间隙增大及剪切偏弱的前提下,造成塑化不良而断条。
(4)排气不畅
加工温度太高或螺杆局部剪切太强或螺杆局部过热,造成某些阻燃剂等助剂的分解,释放出气体,真空未及时将气体抽出,气体困在料条里,在牵引力作用下造成断条。
物料受潮严重,加工水汽未及时经过自然排气和真空排除,困在料条中,在牵引力作用下造成断条。
自然排气或真空排气不畅(包括堵塞、漏气、垫片太高等),造成有气(或汽)困在料条里,在牵引力作用下造成断条。
03,空心
(1)排气不良
排气(或汽)不畅,由于自然排气或真空排气不畅(可能材料自身水汽太重,也可能阻燃剂等助剂分解,还有可能真空堵塞或真空太小或漏气或真空垫片垫得太高等原因),造成颗粒中存在气(汽)体,形成空心。
(2)塑化不良
加工温度偏低,物料未完全塑化,轻者(小孔)造成颗粒空心,重者(大孔)造成断条。
低熔点助剂(包括EBS或PETS)太多,在螺杆与机筒间隙增大,或螺杆剪切偏弱前提下,造成塑化不良,形成空心。
水温太低:冷却水温太低,物料遇水收缩,造成收缩孔,例如做PP类产品——此类现象主要针对结晶类塑料;一般情况下,结晶类塑料(如PP、PA、PBT等)宜采用低水温,非结晶类塑料(如ABS、PC/ABS、HIPS等)采用高水温。
04,冒料
(1)自然排气口冒料
喂料转速与主机转速不匹配,适当降低喂料转速或提高主机转速;
加料段到自然排气口所含区域的温度太低,物料没塑化,在螺杆挤压作用下造成冒生料;
自然排气口附近温度太高,物料黏度严重下降,此段螺杆打滑,物料不能及时被输送至前段,在后续的料流挤压作用下,造成冒熟料;
螺杆的自然排气口位置与机筒的自然排气口位置不相匹配,造成冒料;
未设置反向输送元件或反向啮合块,不能降低自然排气口螺槽压力,在后续料流挤压作用下,造成冒料。
(2)真空冒料
真空抽力太大,把物料吸进真空管道,造成冒料;
螺杆真空位没有设置反向输送元件或反向啮合块,不能降低真空段螺槽压力,在抽真空作用下造成冒料;
真空段温度太高,物料黏度严重下降,此段螺杆打滑,物料不能及时输送至前段,在真空抽力作用下造成冒料;
挤出加工温度太低,物料未塑化或阻燃剂等助剂未在树脂中得到充分分散,在真空抽力作用下造成冒料;
真空垫片偏低,在料流挤压和真空抽力作用下,造成冒料;
机头压力太大(原因包括:口模堵塞、过滤网太多、机头温度太低等),造成回流增加,在真空抽力作用下,造成冒料。
05,架桥
(1) 料斗架桥
填料太多、吸潮、团聚,造成混合料与料斗壁摩擦增大,添加“白油”等液态外润滑剂,降低混合料与料斗壁以及混合料之间的摩擦,可解决;
混合料结块(包括高温结块和液态助剂添加太多而结块),降低烘干温度或高混时间,减少液态助剂添加量,添加对“油状”物具有吸收作用的粉状树脂或助剂(如高胶粉、AS粉料、PP粉料等),可解决。
(2)下料架桥
主要是因某些加工助剂熔点太低,一区、二区加工温度偏高,物料在喂料料仓软化,粘附在设备壁,造成后续下料困难,适当降低一区、二区加工温度,可解决。